2025年7月,半导体圈突发风云。美国对中国EDA软件出口限制悄悄松动了。几家老牌软件大厂,包括德国西门子和美国的新思科技、楷登电子,立马恢复对中国客户的支持。与此同时,和芯片设计没直接关系的乙烷等能源出口限制也跟着放开。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放松,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场关于稀土资源的较量——中国用稀土这张牌,敲开美国“门”。
2025-07-046月26日,小米YU7正式发布,三款车型售价在25.35万至32.99万元之间,凭借3.23秒的零百加速和英伟达Thor芯片强劲算力,迅速在纯电SUV圈内掀起热潮。面对“选YU7还是特斯拉Model Y”的话题,雷军坦率表示:“我们距离全球领先者还有差距。”这句诚恳的表态反而赢得许多用户的认可。
2025-07-016月26日,小米发布“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”——小米AI眼镜,并在“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”中提出其全场景战略布局,开启AI与硬件深度融合的新纪元。
2025-06-276月20日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专业展在杭州召开,从特斯拉到宇树科技,从减速器到伺服控制器,从仿生驱动到脑机接口,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竞逐的下一个战场。而在这场高调亮相的科技浪潮背后,有一种元件虽不发光发热,却是整机动作节奏的关键——晶振。
2025-06-272025年6月,汽车圈好戏连台:一边是特斯拉Robotaxi正式亮相,每趟只要4.2美元,掀起一波“智能出行降本”热潮;另一边,小米YU7即将发布,雷军亲自站台预热,率先曝光的“车外小爱语音”功能,用声纹+钥匙双验证刷新了人车交互的想象力。 现在的智能汽车,越来越像智能手机:屏幕更大、系统更强、语音更自然、AI助手也越发聪明。
2025-06-27你知道吗?特斯拉Robotaxi已在美国奥斯汀正式上路,马斯克称之为“十年努力的巅峰”。而国内小米YU7也将在6月26日正式发布,新车型、新价格,引发市场热议。新能源车的下半场,已经从“性能比拼”走向“系统稳定”的深水区。
2025-06-26在直播间里,画面切换与按键响应拼的是毫秒;每一帧画面、每一次切换都要求毫不延迟的响应。 作为5G的升级版,以及通向6G发展的桥梁,5.5G与AI的融合正在加速落地。在低空经济、自动驾驶、人形机器人、卫星互联网、智能座舱等领域,多个企业已展示出前沿解决方案。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产业的进化,也对底层电子元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2025-06-23你能想象吗?我国一款“蚊子大小”的仿生机器人已经登场——只有2厘米长、3厘米翼展,重量还不到0.3克,却能灵活飞行、环境感知,甚至完成精密操作。
2025-06-20当你看到心电图“滴滴滴”跳动,可能以为是软件算出来的,其实是靠一颗晶振在打节奏。 在很多常见的医疗设备里,比如家用的血糖仪、血压计,或者医院用的心电监护仪、便携超声,它们几乎都少不了晶振。它不是可有可无的配件,而是负责控制时间、保持数据同步、确保设备运行准确的核心器件。
2025-06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