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10-24
来源:
晶振是电子系统的核心,如果不起振,整个板子都可能无法工作。遇到这种问题,别慌,晶科鑫SJK工程师,整理真实案例、操作清单和原理分析,帮助工程师快速排查和解决问题。
一、真实案例
案例1:配置问题导致的偶发故障
现象:32.768 kHz晶振偶尔停振,断电重启就能恢复。
排查:检查MCU配置,发现晶振驱动能力设置在最低档。
解决办法:把驱动能力调高就行。
案例2:设计问题导致的永久损坏
现象:板子上的晶振直接不起振,老化测试后完全停振,更换电源或重启都没用。
排查:发现晶振直接接入电源,没用推荐的限流电阻。
结论:过大电流导致晶振内部元件损坏,无法恢复。
小结:晶振不起振可能是软件、配置,也可能是硬件问题,严重时会造成永久损坏。
二、从外到内:晶振排查小技巧
晶振排查可按由表及里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:
1. 外观与基础电性检查
首先检查晶振外壳是否有裂纹或焊盘脱落,同时观察焊点是否虚焊、短路或焊锡过多。
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源引脚电压,确认电压在规格范围内,并测量引脚对地电阻,排除开路或短路问题。
此步骤主要是排除明显的物理或电性故障,为进一步排查打基础。
2. 信号与电路状态检查
测量晶振输出端,确认是否有振荡波形。
建议使用X1档或高阻探头,如怀疑探头负载影响起振,可使用X10或有源探头。
检查MCU的晶振驱动能力和相关配置是否正确,同时验证负载电容C1、C2是否符合数据手册要求。
这一步帮助判断晶振是否受电路或配置影响。
3. 环境与应力测试
对偶发停振问题,可进行高低温循环测试,观察是否在特定温度下复现;
尝试不同输入电压,看是否与电压波动相关。
轻轻敲击或按压板子,可排查机械应力是否导致停振。
这一步有助于发现环境或应力引起的隐性故障。
三、 深入原因解析
1.为什么晶振不起振
晶振振荡需要满足两点:
环路增益够大:电路要有足够放大能力,补偿晶振损耗
相位对齐:反馈信号要正确对齐
大部分不起振问题都因为环路增益不够:
驱动能力太低(案例1)
负载电容不匹配,公式:CL = (C1 × C2)/(C1 + C2) + Cstray
晶振等效串联电阻(ESR)太高,电路提供的负阻不够
2. 测负阻与晶振驱动检查
测负阻:在振荡回路串联可调电阻Rtest>逐步增大,直到晶振停止振荡。此时总负阻 = ESR + Rtest>应大于晶振ESR的5倍,保证晶振稳振。
电路因素:注意PCB板层、走线寄生电容和IC内部寄生电容对负载电容的影响。
驱动与供电:确认晶振电源稳定在规格范围内,MCU驱动能力配置合理。
老化与应力测试:高温、长期使用或可能受机械冲击的板子,可做温度循环、老化或轻微力学测试,发现潜在停振问题。
3. 过压/过流风险
风险:电流或电压过大,会让晶片震动过强,撞到电极或基座,甚至局部过热导致开路。
特点:晶振一旦损坏,参数永久偏离标准,只能更换。
工程提醒:案例2显示,晶振保护不仅靠电路设计,还要控制老化、电压和温度应力。

四、晶振不起振,排查流程总结
先排查外观和基础电性,排除明显问题
检查信号和配置,确认电路工作正常
分析环路增益和负阻,找到隐性问题
避免过应力,防止晶振永久损坏
总结:按这个流程走,结合工程经验,就能快速定位问题,保证系统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