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关于晶科鑫品牌与产品的最新消息,各式活动、展览体验、产品新知全部都在这里,第一手消息即时掌握。

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展会信息 晶振频率

SJK有源晶振赋能千万充电桩,万亿市场谁来瓜分?

时间:2025-10-21 来源:


2025年国庆假期,京港澳高速某服务区,等待充电的新能源车队排到入口,足足有百米长。车主李先生无奈地说:“充满电要一小时,我前面还有四辆车,这半天假期都耗在排队上了。”
这样的排队场景并非个例,截至2025年6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3000万辆,但充电设施建设速度仍落后,“车多桩少”“补能不便”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。
为应对这一矛盾,政策目标显示,到2027年,我国将建设2800万个充电桩,总容量超过3亿千瓦,缓解供需矛盾。然而,如何保证充电桩在全天候环境下稳定运行,仍是一大挑战。

政策与硬件:双向驱动充电网络

政策的明确目标让充电设施建设提速,但建设数量只是第一步,充电桩的稳定运作才是长期服务的关键。充电桩多部署在户外环境,面对高温、低温、风沙和湿气,其可靠性直接影响车主的使用体验。
近年来,无线电网(WPN)技术开始应用于充电设施。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传统电网布线的复杂度,也让充电桩的布局更加灵活。无论是在城市、乡村,还是高速服务区和偏远山区,车辆的充电需求都可以更顺畅地得到满足。无线电力与数据网络的结合,为充电设施提供了更稳定的能源和信息传输,也让运营商能够更高效地部署和维护设备。
随着政策落地和技术发展,未来几年,充电桩将从数量扩张转向整体质量提升,为用户提供更顺畅、可靠的充电体验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这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,它没有停留在宏观方向,而是针对当前充电行业的每一个痛点提出具体措施:
1、针对社区充电,要求新建居住区固定车位100%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
2、针对高速瓶颈,在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“超快结合”充电枪
3、针对农村短板,承诺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至少新增1.4万个直流充电
微小却不可或缺——晶振的幕后力量
你可能从没注意过,在每一个充电桩里,都有一颗微小的“幕后英雄”——晶振。它体积不大,却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。可以把它想象成充电桩的“心跳”,每一次跳动都在控制电力流向和数据记录。
户外环境对充电桩来说可不友好:烈日、寒风、雨水、风沙,甚至电压波动……任何一点干扰都可能让充电中断。SJK晶振系列产品无惧高温、低温与湿度变化等严苛环境,为充电桩提供持续稳定的时钟信号,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。


在充电桩系统中,不同晶振承担特定功能
3225封装的32.768KHz晶振,就像充电桩的“秒表”,负责实时时钟模块的计时,确保计费系统不会多收或少算一秒。每一次时间漂移都可能带来用户投诉,因此这个小部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。
7050封装的OSC有源晶振的20MHz采用CMOS输出,就像充电桩主控制器的大脑助手,为MCU或SoC提供稳定节拍,让充电流程、数据通信和监控系统井然有序。
随着充电桩功率提升和功能丰富,3225、7050等晶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元件。它们要在高温、高湿、波动电压等“极限挑战”下保持稳定,就像马拉松选手在酷暑中跑完全程一样,保证充电桩全天候不间断运行。
对行业来说,未来属于那些重视基础硬件、在每一个微小细节都夯实质量的企业。而晶振,就是衡量充电桩“能否靠谱”的最小但最关键的标尺。


充电生态的基础——稳定的硬件


充电桩建设不仅是数量竞争,更是硬件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比拼。从无线电网络到充电系统的融合,从“能用”到“可靠”,用户体验的改善依赖于每一个细节。晶振这一微小元件,在保障系统连续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当你在充电桩旁等待时,也许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。但正是这些看不见的硬件,为整个充电网络提供了支撑。未来三年,当2800万个充电设施逐步投入使用,它们不仅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,也将为硬件制造和运营产业注入稳定基础。
充电桩的发展,是技术进步与用户体验共同推进的结果。晶振,就像每一座充电桩的“心脏”,让电力与数据能够顺畅流动,确保每一辆车在旅途中都能顺利出行。

友情链接:晶城网